字号设置:[ 大 中 小 ] 来源: 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 日期:2021.06.17
6月7日下午,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啦啦操比赛完赛后,渝北区代表队、南岸区代表队、渝中区代表队分别进行了规定动作的返场表演。“one two three go......”在手语老师的指挥下,各个代表队队员跟着激昂的音乐节奏,跳动着青春活力的舞姿,引得全场观众欢呼雀跃。
重庆市残联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啦啦操比赛是首次纳入重庆市残运会进行组织比赛的三个项目(另外两个为排舞、跆拳道)之一,也是以全市重要体育赛事为契机,对残疾人啦啦操校园推广活动进行的一次成果展。为在比赛的全过程中给予选手们最专业、最公平的竞赛环境,本届残运会组织了阵容强大的裁判团队,邀请了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啦啦操国际级裁判、金牌导师杨玉茹,啦啦操国际级裁判罗雅莉等共18人,其中执场裁判11人(含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员4人,一级裁判员4人),辅助裁判7人。
创编残疾人啦啦操,培训专业人才队伍
为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养更多残疾人啦啦操专业技术人员,推动残疾人啦啦操运动的全面普及,由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2019年全国残疾人啦啦操和排舞项目裁判员、教练员培训班”于2019年6月21日至25日在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举行。次年10月17日上午,重庆市残联联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全国啦啦操委员会,在重庆市残疾人体育馆举办了“2020年重庆市残疾人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各区县的特殊教育机构相关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2020年,重庆市残联与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再度携手,共同创建“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发展模范市”,通过创编残疾人啦啦操技术动作及套路方法、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残疾人啦啦操在特教学校的普及推广、组织区域性赛事活动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推动重庆市啦啦操项目在基层的发展,争取在全国残疾人啦啦操推广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除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还讲解了很多残疾人啦啦操的规定动作要点和技术技巧。从啦啦操的发展到残疾人舞蹈啦啦操技术课程、残疾人技巧啦啦操规则、特殊啦啦操团队文化建设等,每次培训的内容丰富且有益。”渝北区特教学校陈相与说,培训后老师们都坚持学以致用,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程和文体活动中积极推广残疾人啦啦操。
作为特色课程和节目进行全面推广
残疾人群众体育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渠道。为活跃基层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开展,依托啦啦操项目进一步促进基层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文化、体育、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融合发展,加强啦啦操项目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发展推广,推动重庆市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发展模范市的创建工作,重庆市残联先后发布《关于在特教学校推广啦啦操运动项目的通知》(渝残联发〔2021〕35号)《关于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啦啦操校园推广活动的通知》(渝残联发〔2021〕59号),在全市特教学校推广残疾人啦啦操运动项目的基础上,强化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协调督促各区县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一支啦啦操推广队伍,推动啦啦操运动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到残疾人身边。
“12个学生们基本从小没接触过啦啦操,刚开始学习很吃力,老师们手把手让孩子体会动作,现在进步都很大,通过啦啦操训练,他们身体灵敏度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个看起来更加阳光动感了。第一次参与残运会,在赛场上表现还是不错。”市特教中心啦啦操教练黄秋告诉记者,啦啦操已经成为日常训练的一部分,作为学校上课的特色课程,学校将继续培养和提升孩子们啦啦操能力水平,参与到各类比赛中去。
目前,全市38所特教学校已经在校园推广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将残疾人啦啦操运动纳入体育课、大课间等,并组织一支残疾人啦啦操运动推广队伍,在残疾人节日节点或者校园重要活动中进行啦啦操节目表演。
“作为'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发展模范市',我们要以发展残疾人啦啦操运动为突破口,促进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基层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带动残疾人体育工作纳入国家公共体育服务大局。同时要打造重庆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品牌,将体育健身更好地融入特教学校、残疾人集中安置企业、社区等地,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鼓励更多残疾人走出家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推动全市残疾人群众体育蓬勃健康发展。”重庆市残联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