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设置:[ 大 中 小 ] 来源: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 日期:2010.08.27
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8月27日报道 8月25日,广州市召开“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专题座谈会,广州市市长万庆良作重要讲话,全面诠释了“迎接亚运会,创造新生活”的丰富内涵,并对如何“创造新生活”作出部署。市领导邬毅敏、苏泽群出席座谈会。
会上,市残联理事长梁左宜围绕会议主题从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建立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制度等三个方面做了专题汇报:
一、持之以恒地推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
为迎接亚运会、亚残运会,我市加大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力度。万庆良市长、陈国副市长亲自带队检查无障碍建设,从建设爱心城市、宜居城市、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提出要求,督促整改落实。
从实际效果来看,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动起来了,无障碍检查与整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建议:(一)抓紧亚运前有利时机与有限时间,继续做好已有项目特别是直接涉及亚运项目的整改完善,为广大市民和亚运亚残运来宾提供更人性化的无障碍环境服务:(二)无障碍设施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创造新生活的重要条件,亚运结束后要继续推进酒店、服务窗口行业等无障碍设施的改造、完善,为残疾人、老人和有需要的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议兴办“精神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我市现有在册精神病人45000人(其中三分之一左右领了残疾人证),精神病人如果得不到合适的治疗、康复和管理,无论对家庭、对社会安定、对亚运亚残运成功举办都是不稳定的因素。
对精神残疾人,我市有残联的工场、农场,也有一些民非企性质的训练机构,直接服务人数几百人,一方面,机构少,满足不了需求,另一方面值得指出的是,进入了服务机构的学员(机构对精神病残疾人的称呼),到目前为止,没有到社会上出现带暴力倾向的事件。
我们建议:
(一)仿效社区康园工疗站的成功做法,建立精神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康园工疗站的设计是每个街镇提供50-60平方米的场地,安排30名残疾人,配备3-5名工作人员,财政、残联、福利彩票共同筹资(每站每月运作费用:30人×500元=15000元),社会效果很好。
康园工疗站原先设计服务对象是智障、重度肢残、精神残疾人。但由于街镇缺乏精神病康复专业人员,目前大部分工疗站以智障、肢残为主。上海同类机构“阳光之家”已经开办以精神病人为对象的“第二阳光之家”。
(二)精神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可以在街镇建立,也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几条街联合办一个,或全区合理布局建几个。也可以先试点,成熟后再逐步推开。
(三)精神病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为精神病人的凝聚点,社区医务人员可以定期巡诊,精神病人就近在社区得到服药指导、康复训练、文体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岗位可以创造社区就业机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就业岗位。
三、尽快出台政府购买残疾人服务制度
我市有52万残疾人,无论是按照国家提出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要求,是按照中残联提出的建立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两个体系”要求,还是残疾人与亲属本身的康复、托养愿望,仅有的几家公办机构不能满足我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政府也不可能每开展一项服务就成立一个事业单位。要解决这个难题,建议学习借鉴香港经验,尽快出台《广州市残疾人康复资助办法》和《广州市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资助办法》,配备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可以一步到位,按服务床位、服务人数给予资助;也可以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分步实施,逐步提高),通过对残疾人个体的资助使残疾人能享受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资助,促进我市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我市的残疾人服务体系。
梁左宜理事长发言期间,万庆良市长频频点头,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他特别强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并要求市残联尽快制定一个系统的改造方案。并表示要对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抓落实。